本质是效率的提升!站在㊣全球✅视角下,本轮百年汽车变革是碳中和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最佳结合点,将人类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强调因果确定性,典型的思维方式是【一次性设计并开发出完美的产品】,典型的管理方式是【泰勒科学管理方法】。
➢1)通过流程化和标准化来不断提升效率。背后原理是把一个复杂系统不断细分,从而可以做到一切可以预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工程。
➢交通拥堵目前是全球主要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中国北京等全球知名城市司机每年因为交通拥堵所浪费时间约100小时(相当于2周工作时间),普通城市司机每年因为交通拥堵所浪费时间约50小时(相当于1周工作时间)。
➢汽车开动率虽然没有官方权威统计数据。但以我们实际生活感知,中国汽车✅保有量2亿辆中每年开动率能高于30%并不多。如果以1台车每年行驶里程1.5万公里(1年365天计算),平均每天行驶里程约41公里(如果以市区✅行驶速度来看,大约1小时)。
制论:事物是无法精准预测的,在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正。系统论:整体的性能未必通过局部性能的优化㊣来实现。核心背景是目前的大产品和系统开发的复杂度和难度远远超乎机械论时代的✅产品。比如一款手机体验好坏,不是单纯的对比各种性能指标,而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看系统最终的体验情况。
➢智能手机全球普及提升了全球手机保有量至50亿+部(平均0.6个人一部手机),每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0亿+部。相比功能机,智能手机普及过程实现了【量-价-利】提升。
➢电动智能汽车全球普及过程核心改变社会出行方式,降低石油能源消㊣耗,降低交通拥堵,提升汽车使用率 ,释放司机“眼睛-手-脚”,提升B端出✅行比例,实现㊣共享化,即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
➢燃油车追求的是【造一款让司机开不坏的车】,电动智能车追求的是【造一款让车自己开比司机开更安全的车】。“老的车规级标准体系”崩塌,但“新的车规级标准体系”建立。
从✅汽车视角看:1)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百年㊣变革的重要环节,是汽车在【能源革命】基础上演绎㊣【出行革命】,最终要实现汽车领域【共享化】,实现全球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实现出行效率提升。2)机器人是智能车的技术外溢。【算力-算法-数据】是汽车智能化和机器人的共同底座,智能车本质是机器人一种形态。
AI视角:AI(人工智能)是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核心主线年核心演绎了“卖铲子”环节(算力-光模块等),2025年重心去寻找“端侧应用”。汽车和机器人㊣都是AI端侧垂✅直应用领域。机器人远期市场规模想象空间更大于汽车。汽车又分为电动车和智能车,智能车远期是要替代电动车。机器人㊣产业处于0-1阶段,电动车产业处于1-N阶段半导体最新消息,智能车正努力突破0-1阶段向1-10阶段发展。
展望2025-2030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有望从第三消费阶段进入第四消费阶段,三四五线城市有望从第二消费阶段进入第三消费阶段。
过去10-15年汽车智能化一直处于导入期,虽然经历了L1-L2-L2++不断升级但一直无法成为㊣核心卖点。但随着L3(城市NOA)和L4(Robotaxi)出现将改变用户的消费观念。
2025-2027年展望:汽车智能化核心任务是推动国内新能源(电动化)渗透率实现50%—80%+的突破!也即:智能化是帮助车企卖车,依然是硬件商业模式,软件收费模式在国内难以✅实质性突破。
2028-2030年展望:Robotaxi有望走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汽车出行革命实现质的突破(AI垂直应用领域之一)!汽车智能化或线-N产业趋势。
展望2025年㊣国内:1)已经拿到L3牌照9家车企的L3车型上路;2)后续更多L3牌照发放情况;3)更多地方城市落地智能网联政策,尤其是发放地方Robotaxi牌照。4)国内准许FSD入华情况
新能源汽车全行业智驾渗透率:2025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为14.1%,同/环比+6.2/+1.5pct,同环比都有增长。
分线智驾占比:不同地区新能源L3智驾渗透率同比均上升。一□□、二线城市占比依然领跑全国,2025年1月,一线pct,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二线p㊣ct 。
造车1.0时代:过去110年汽车制造历史,经历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福特T型车)—精益生产方式(丰田全球崛起)—模块化生产方式(大众全球崛起)。
智能化视角下零部件格局会受到整车格局的收敛和代工模式的影响,未来具备竞争力公司有两类:1)绑定优质客户能力前提下不断横向拓展品类;2)垂直一体化能力,确保单一品类壁垒足够深厚。